劉昌偉教授——EVAR的發展與臨床診斷
2020-09-03
近20年來,EVAR技術飛速發展,已逐漸成為AAA治療的標準術式。但該技術與開放手術的優劣問題一直是AAA治療領域的爭論熱點,近年來相繼有多項大規模的前瞻性隨機對照試驗公布了短期及中遠期的比較結果,較為典型的試驗有EVAR 1、DREAM、OVER實驗等。本期“了不起的醫者”精品課講堂,我們邀請到北京協和醫院血管外科主任劉昌偉教授,主要從EVAR的臨床療效、發展與挑戰兩個方面,為大家分享《EVAR的發展與臨床展望》。
專家總結
1)對于一般的腹主動脈瘤患者:與傳統手術相比,EVAR技術能顯著降低短期主動脈瘤相關死亡率。但對于長期效果,EVAR技術未必具有優越性,二次介入率甚至高于開放手術,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EVAR技術在處理術后內漏、降低并發癥發生方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2)EVAR技術快速的發展,在臨床應用中仍存在著諸多難題。主要集中在復雜瘤頸的處理、髂內動脈的管理以及如何降低二次干預率。目前多采用開窗、平行支架和分支型支架技術腔內處理復雜瘤頸。髂動脈全腔內重建的方法有“bell-bottom”技術、“Sandwich”技術和髂動脈分支型SG。降低EVAR術后再次干預率,主要是減少各種類型的內漏和遠端髂動脈閉塞的發生。
3)對于EVAR的適應癥和術后并發癥,要重點關注:合理把控適應癥、重視術后隨訪,對AAA的腔內治療進行理性的思考和探索,要“知其然、辨其道、行其妙”。
專家介紹
劉昌偉,血管外科教研室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擅長 : 腹主動脈瘤腔內微創治療、主動脈夾層腔內修復、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外科治療、頸動脈內膜切除術、頸動脈、鎖骨下動脈、內臟動脈的介入治療、各種血栓栓塞疾病的外科治療。
北京協和醫院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血管外科首席專家、學科帶頭人;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血管外科學組副組長;北京醫師協會血管外科專科醫師分會會長;北京醫師協會血管與腔內血管外科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血管外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血管外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腔內血管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血管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委;北京醫學會血管外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EVAR的發展與臨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