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始終關注每一位用戶的切身感受
公司簡介
上海微創心脈醫療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心脈醫療?”)于2012年在上海國際醫學園區注冊成立,2019年首批登陸科創板上市(688016.SH),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全國第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跨國公司研發中心、國家級“綠色工廠”、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業、上海市企業技術中心、AAA級信用企業,榮獲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上海市質量金獎、上海市質量標桿、上海品牌等榮譽。
心脈醫療?專注于主動脈及外周血管介入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擁有5家子公司,包括藍脈醫療?(主營外周靜脈業務)、鴻脈醫療?(主營外周動脈業務)、拓脈醫療?(主營腫瘤介入業務)以及美國子公司Endovastec US和英國子公司Lombard Medical。公司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共有27款已上市在售產品,其中20款為自主研發,主要涵蓋胸主動脈和腹主動脈覆膜支架、術中支架、藥物球囊擴張導管以及外周血管支架、球囊擴張導管等產品。截至2024年9月,心脈醫療?的產品已在國內進入超2400家醫院,在海外進入40個國家和地區,拯救了全球逾33萬名患者的生命。2021年,公司的主動脈腔內介入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達29%,在中國市場排名第一。目前公司國內業務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國際業務覆蓋歐洲、拉美、亞洲等多個地區。
心脈醫療?始終堅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秉承“要么第一,要么唯一”的創新理念,力求在快速創新中謀發展。近年來,公司每年研發投入占當年營收的15%以上,研發人員占公司員工總數的近30%,并擁有一批高精尖科研人才。截至2024年9月,公司累計獲得境內外授權專利230余項,其中150余項為境內外發明專利,曾獲得中國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先后2次獲得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已上市及在研產品中有8款獲批進入國家創新醫療器械審批“綠色通道”,處于行業領先地位。重點產品的臨床學術合集文章在國際知名醫學刊物上獲得刊登發表。
公司運營總部位于上海,擁有研發、生產及辦公場地近2.4萬平方米,擁有符合國家生產Ⅲ類植入產品標準的萬級凈化車間5000多平方米。秉承“一個屬于患者的品牌”的理念,心脈醫療?始終以“為治療血液循環疾病提供可及性真善美全醫療方案”為使命,致力于通過科技創新建設一個以人為本的全球領先新興高科技醫療集團。
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全國2400多家主要醫院
8款國家創新醫療器械產品
子公司簡介
上海藍脈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藍脈醫療?”)是上海微創心脈醫療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88016.SH)旗下子公司,于2018年在中國上海國際醫學園區時代醫創園注冊成立,公司致力于外周靜脈血管介入醫療器械的研發、銷售和服務。公司獲評“AAA級信用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稱號。藍脈醫療?始終以“為治療靜脈疾病提供可及性真善美全醫療方案”為使命,致力于成為靜脈領域全球領先的高科技公司。
上海鴻脈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鴻脈醫療?”)是上海微創心脈醫療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88016.SH)旗下子公司,于2020年在中國上海國際醫學園區時代醫創園注冊成立。公司致力于外周動脈血管介入醫療器械的研發、銷售和服務。2021年公司獲評“AAA級信用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稱號。鴻脈醫療?始終以“為治療外周動脈疾病提供可及性真善美全醫療方案”為使命,致力于成為外周動脈領域全球領先的高科技醫療公司。
上海拓脈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拓脈醫療?”)是上海微創心脈醫療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88016.SH)旗下全資子公司,于2021年5月在中國上海國際醫學園區時代醫創園注冊成立。公司致力于腫瘤介入醫療器械的研發和銷售。2022年公司獲評“AAA級信用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稱號,2023年公司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拓脈醫療?始終以“為治療腫瘤疾病提供可及性真善美全醫療方案”為使命,致力于成為腫瘤領域全球領先的高科技醫療公司。
微創心脈(美國)有限責任公司是上海微創心脈醫療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88016.SH)旗下的全資子公司之一,公司成立于2022年,位于加利福尼亞州的爾灣市, 注冊在美國特拉華州。公司致力于主動脈及外周血管介入醫療器械在美國市場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Lombard Medical Limited是上海微創心脈醫療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88016.SH)旗下的全資子公司之一,公司成立于1994年,位于英國牛津郡,專注于主動脈腔內介入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致力于通過技術創新提高患者手術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推動醫療健康事業發展。Lombard Medical以“提升血管疾病患者生命健康”為使命,公司產品Aorfix?腹主動脈覆膜支架系統和Altura?腹主動脈覆膜支架系統目前已在全球40個國家和地區進入臨床應用,累計救治了超過3萬名患者,覆蓋歐洲、拉美及亞洲。
里程碑